调
调注音:
调部首:
调笔画:
调总笔画:
调笔顺:
调解释:
tiáo
①<动>协调;调和。于谦《喜雨行》:“但愿风~雨顺民安业。”
②<动>烹调;调味。也指烹调的滋味。《察今》:“尝一脟肉,而知一镬之味,一鼎之~。”
③<动>调节;节制。《治平篇》:“水旱疾役,即天地~剂之法也。”
④<动>调弄;弹奏。《陋室铭》:“可以~素琴,阅金经。”
⑤<动>调理休养。《杨修之死》:“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,折却门两个,急令医士~治。”
⑥<动>调笑;嘲弄。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康僧渊目深而鼻高,王丞相每~之。”
diào
①<动>调动;调迁。《记王忠肃翱事》:“婿竟不~。”
②<名>音调;乐调。《琵琶行》:“未成曲~先有情。”
备注: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调康熙字典类目: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
调康熙字典解释:
【唐韻】徒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田聊切,𠀤音迢。
【說文】和也。
【玉篇】和合也。
【詩·小雅】弓矢旣調。
【禮·月令】仲夏調竽笙竾簧。
又【韻會】揉伏也。
【史記·秦本紀】大費佐舜調馴鳥獸。
又【正字通】嘲笑也。
【世說】王丞相每調之。
又【廣雅】欺也,啁也,譀也,出買也。
又【莊子·齊物論】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。
【註】樹上枝葉搖動之形。
又官名。
【周禮·地官】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。
又姓。
【廣韻】周禮有調人,其後氏焉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張流切,音輈。
朝也。
【詩·周南】未見君子,惄如調飢。
【毛傳】調,朝也。
又作輈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徒弔切,迢去聲。
【玉篇】選調也。
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下調郡縣,轉輸菽粟芻藁。
【註】下令調斂也。
【前漢·食貨志】馬數萬匹,卒掌者不足,乃調旁近縣。
【師古註】謂選發之也。
又【張釋之傳】十年不得調。
【師古註】選也。
又【袁盎傳】盎以數直諫,不得久居中,調爲隴西都尉。
【師古註】遷也。
又【玉篇】度也。
【增韻】算也。
【前漢·鼂錯傳】調立城邑毋下千家。
【師古註】謂算度之也。
又【玉篇】求也。
又【類篇】賦也。
【正字通】民賦曰調,晉平吳制戸調。
見《晉書》。
又唐賦,人之制有四,二曰調。
見《舊唐書》。
又【廣韻】韻調也。
【增韻】音調,樂律也。
才調,韻致也。
又【韻會】詩也。
又叶從紅切,音同。
【屈原·離騷】勉升降以上下兮,求矩矱之所同。
湯禹儼而求合兮,摰咎繇而能調。
没有找到相关解释,请参考其他字典!